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归雁二首注释:归雁(其一) 唐·杜甫万里衡阳雁①,今年又北归。双双瞻②客上,一一背人飞。云里相呼疾,沙边自宿稀。系书元浪语③,愁寂故山薇④。【注】①衡阳雁;雁是候鸟,
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(756)。是年八月,杜甫携家逃难州,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,被叛军掳至长安。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。望月怀思,自古皆然。但诗人另一方面,写归雁的诗,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,然后再抒发谈论,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,一开头就直抒胸怀,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剧烈印象,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
ˋωˊ 这首诗借“归雁”表达了深切自己乡思之情,同时也流露出对国事的关心。全诗如下:春来万里客,乱定几年归。肠断江城雁,高高向北飞。诗歌写道:“春来万里客,乱定几年归?”首先在云层里,雁侣相呼,未曾独宿。将帛书系于雁足以传音信不过是无稽之谈,如今愁寂不堪,若能回归故里,定当像伯夷、叔齐那样采薇而食。《归雁·其一》唐·杜甫万
安史之乱平定后,杜甫羁旅蜀地,不能及时返乡,当诗人为乡情所苦、愁思百结的时候,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,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,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,不禁愁思缕缕。此诗寄托了雁在古人眼中是一种神奇的动物,具有五种美德:仁义礼智信。仁,对于雁群中的老弱病残,绝不会弃之不顾,会养老送终。义,大雁雌雄相伴,从一而终,不论雌雁雄雁先亡,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,
潇湘在洞庭湖南面,水暖食足,气候很好,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,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'。杜牧的《早雁》诗:莫厌潇湘人少处,水多菰米岸莓苔。说的“对写法”是思人怀乡诗常用的技法,诗人不写自己,而从对方下笔,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,如杜甫《月夜》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,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”这首《归雁》诗里的